4.定期監測醫療器械松緊度,在皮膚/黏膜-設備或器械交界面使用紗布、紗墊、凝膠墊等敷料降低/重新分布壓力。
5.術中及時收回手術器械,去除器械相關壓力性損傷的風險因素
6.在不影響手術情況下,至少每2h小范圍移動器械,或根據器械接觸處及周圍皮膚粘膜的顏色、腫脹程度等及時調整。
7.避免各種導管、儀器連線及其他器械可移動部件等導致局部皮膚持續受壓
8.使用粗細適宜的管道插管,避免發生腔隙黏膜壓力性損傷
9.消毒時避免過量使用消毒液,可在消毒區域皮膚周圍襯墊無菌巾,消毒后及時撤除
10.使用含集液袋的醫用皮膚保護膜或無菌收集袋等收集術中產生的大量滲出液、滲血及沖洗液
12.在易浸漬皮膚區域,預防性使用皮膚保護劑或黏貼保護膜。
14.手術室溫度控制在21-25℃,濕度控制在30-60%。嚴重創傷、大面積燒傷等患者適當調高室溫
16大量輸液(>2000ml)、大量輸血(>500ml)時,對靜脈輸液或體腔沖洗的液體加溫至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