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意愿調查問卷
1. 您的性別:
男
女
2. 您的年級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畢業/其他
3. 您的專業類別
理學
工學
文學
歷史學
哲學
經濟學
管理學
法學
教育學
藝術學
農學
醫學
其他
4. 您的學校層次
???/label>
民辦本科(雙非)
普通公辦本科(雙非)
雙一流建設高校
985工程
5. 您的家庭收入情況
非常好
比較好
一般
比較差
極度差
6. 您對畢業后的就業方向規劃是
直接就業
考研/保研
考公/考編
創業
其他
7. 您選擇就業方向的核心因素是(可多選)
專業對口程度
薪資福利待遇
職業晉升空間
工作穩定性
工作強度與壓力
工作地點與通勤
行業發展前景
社會地位與價值觀
個人興趣與愛好
企業文化與工作氛圍
家人或朋友的建議
工作與生活平衡
8.
您對認為考公對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是?
極大提升,體制經歷是“硬背書”
有幫助,拓寬就業選擇(體制內/外適配崗位)
壓力一般,自信能應對
作用有限,企業更看重市場技能(如編程、營銷 )
反向影響,備考時間耽誤職場技能積累
說不清,需看具體行業和崗位
9.
您認為考研對就業競爭力的作用是
顯著提升,碩士學歷在求職中優勢明顯(尤其高薪/高門檻崗位 )
有幫助但有限,行業/崗位更看重實踐能力(如互聯網、快消 )
反向消耗,讀研時間成本高,錯過企業校招黃金期
專業賽道差異大,文科類提升小,理工科(如技術研發)提升大
說不清,需看就業時市場環境和個人能力
10.
父母對您職業選擇的具體建議是
希望進入體制內(如公務員、教師)
建議從事高收入行業(如互聯網、金融)
支持專業對口工作
完全尊重個人意愿
未明確建議
11.
家庭經濟狀況對您就業選擇的直接影響是
需盡早就業分擔家庭壓力
優先選擇穩定型職業(如國企、事業單位)
支持深造(如考研、留學)
影響較小,更關注個人興趣
12.
您對當前就業環境的看法是(可多選)
競爭激烈,核心崗位內卷嚴重(如互聯網大廠、熱門編制)
機會與挑戰并存,需主動提升競爭力
前景樂觀,專業技能匹配度高則易就業
新興行業機會多,傳統行業難突圍
靈活就業成趨勢,穩定崗位少
地域差異大,一線城市飽和,下層市場有潛力
其他
13. 您是否贊同“自愿延遲就業”這種選擇
非常贊同,能積累經歷/提升自我,為就業蓄力
比較贊同,只要規劃清晰,延遲是合理選擇
中立,視個人情況而定,沒有絕對對錯
比較反對,就業競爭大,延遲易錯過機會
非常反對,應盡早進入職場積累經驗
14.
考慮過“自愿延遲就業”的原因是(可多選)
家庭支持“緩沖期”
積累實踐經驗
對當前就業環境的擔憂
規避“將就就業”
規劃Gap Year沉淀(旅行/公益/自我興趣探索)
其他
15.
沒考慮過“自愿延遲就業”的原因是(可多選)
希望盡早經濟獨立,減少家庭負擔
父母反對,希望盡早穩定
認為“延遲”會導致職場脫節
其他
16.
您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最大擔憂是
行業技術迭代快(如AI、智能制造替代基礎崗位)
職場內卷(如加班文化、晉升競爭)
薪資增長與生活成本不匹配
職業路徑固化,缺乏轉型空間
其他(如家庭與工作平衡)
17.
為應對就業挑戰,您已采取的行動包括(可多選)
積累實習經驗(如互聯網公司、國企實習)
考取專業證書(如CPA、CFA、教師資格證)
學習跨界技能(如Python、數據分析、新媒體運營)
關注行業政策與技術動態(如智能制造、碳中和相關政策)
未做明確準備
18.
您對理想職業的期待是
成為技術專家或行業標桿
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如不加班、彈性工作)
高薪資與高社會地位
工作內容具有創造性(如設計、策劃)
其他
19.
若未來職業與預期不符,您的第一應對策略是
立即轉行至更匹配的領域
先積累3 - 5年經驗再調整方向
通過在職深造(如MBA、職業培訓)提升競爭力
維持現狀,觀望行業變化
關閉
更多問卷
復制此問卷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青草色艺_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_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_久章草综合精品视频毛片